非霍奇金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治疗方案-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
(一)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1.边缘区淋巴瘤
边缘区淋巴瘤是起源于边缘区的B细胞淋巴瘤,属于惰性淋巴瘤。按照起源部位的不同,分为3种亚型:即结外边缘区淋巴瘤[也称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和脾边缘区淋巴瘤。其中MALT淋巴瘤最常见。
边缘区淋巴瘤的病因与慢性感染或炎症所致的持续免疫刺激有关。如胃MALT淋巴瘤与 Hp 的慢性感染有关,甲状腺MALT淋巴瘤与桥本甲状腺炎有关,腮腺 MALT 淋巴瘤与干燥综合征有关,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和脾边缘区淋巴瘤有关。
边缘区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更多的是一种排除法,免疫标记物无特异性,需在除外其他类型的小 B 细胞淋巴瘤后方可诊断,CD21和CD23常显示扩大的FDC 网。病理学形态上常表现为小的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引起边缘区增宽,生发中心萎缩,可见滤泡“植入”现象和淋巴上皮病变。
(1)脾边缘区淋巴瘤
临床特点:
占淋巴瘤的 2%,中位发病年龄 50 岁,男女比例相当。常累及脾、脾门淋巴结,也常累及骨髓、外周血和肝脏。主要表现为脾大,可伴有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贫血,外周血中可见毛细胞。实验室检查须包括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
病理诊断:
组织结构与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相似,免疫表型无特异性。可依据骨髓或外周血中出现的异常小淋巴细胞,且同时伴有脾大的临床表现,在排除了 FL、CLL/SLL、MCL 等之后方可诊断。
治疗原则:
对于无症状、无进行性血细胞减少、无脾大的患者可先观察随诊。对伴有脾肿大且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的患者,如无治疗禁忌,可给予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对伴有脾肿大、丙型肝炎病毒阴性的患者,如无症状也可先观察随诊;对有症状的患者,首选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利妥昔单抗治疗无效的患者,推荐脾切除。对于以上治疗后进展的患者,可参考Ⅲ/Ⅳ期 FL 的治疗策略。
预后:参考 FL 的预后评价。
参考资料:http://www.nhc.gov.cn/wjw/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