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晚期/转移性肾细胞癌(透明细胞癌)治疗方案-帕博丽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和帕博丽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
根据2022年4月3日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肾细胞癌诊疗指南》,有关晚期/转移性肾细胞癌(透明细胞癌)治疗内容如下:
晚期/转移性肾细胞癌指肿瘤已突破肾筋膜,伴区域外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包括 TNM 分期为 T4N0~1M0/T1~4N0~1M1 期,临床分期为Ⅳ期的肾细胞癌。以全身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原发灶或转移灶的姑息手术或放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的治疗需全面考虑原发灶及转移灶的情况、肿瘤危险因素评分及患者的体能状况评分,选择恰当的综合治疗方案。
系统治疗
(1)临床试验:推荐参加临床试验仍是晚期肾细胞癌的患者的优先选项。
(2)透明细胞为主型肾细胞癌的系统治疗:
透明细胞为主型肾细胞癌的一线治疗
1)帕博丽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
帕博丽珠单抗是一种结合于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的单克隆抗体。阿昔替尼为新一代 VEGFR1~3 的受体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随机、对照Ⅲ期研究 KEYNOTE426 评估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对比舒尼替尼一线治疗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入组861例患者,随机分为帕博利珠单抗(200mg,静脉滴注,每 3 周 1 次)联合阿昔替尼(5mg,口服,每天 2 次)(432 例)和舒尼替尼组(50mg,口服,每天 1 次,给药 4 周/停药 2 周)(429 例)。与舒尼替尼相比,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总生存时间(HR=0.53,95% CI 0.38~0.74,P<0.0001)、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5.1 vs. 11.1 个月,HR=0.69,95% CI0.57~0.84,P=0.0001)及客观缓解率(59.3% vs. 35.7%,P<0.0001)。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在所有亚组中都观察到良好的疗效,包括 IMDC 风险组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表达亚组。治疗相关的 3~5 级不良事件发生率,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组为 62.9%,舒尼替尼组为 58.1%。
2)帕博丽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
仑伐替尼是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抑制 VEGFR1(FLT1)、VEGFR2(KDR)、VEGFR3(FLT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1~4、血小板源性的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α、KIT 及 RET,这些激酶除了发挥正常的细胞功能外,还参与到病理血管的生成、肿瘤的生长及进展。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 KEYNOTE581/CLEAR (Study307)纳入 1069 例未经治疗的晚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按 1∶1∶1 比例随机分配接受仑伐替尼(20mg,口服,每天 1 次)+帕博利珠单抗(200mg,静脉滴注,每 3 周 1 次)或仑伐替尼(18mg,口服,每天 1 次)+依维莫司(5mg,口服,每天1 次)或舒尼替尼(50mg,口服,每天 1 次,给药 4 周/停药2 周)。结果显示,与舒尼替尼组相比,仑伐替尼联合帕博丽珠单抗组显著延长中位无进展生存(23.9 vs. 9.2 个月,HR=0.39,95% CI 0.32~0.49,P<0.001);不论患者 PD-L1表达水平,IMDC 风险分层,仑伐替尼联合帕博丽珠单抗均能带来显著的无进展生存时间获益。中位总生存时间均未达到,但与舒尼替尼组相比,仑伐替尼联合帕博丽珠单抗组延长总生存时间(HR=0.66,95% CI 0.49~0.88,P=0.005)。仑伐替尼联合帕博丽珠单抗组有更高的客观缓解率(71.0% vs.36.1%)及更高的完全缓解率(16.1% vs. 4.2%)。≥3 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分别为 71.6%和 58.8%。
参考资料:http://www.nhc.gov.cn/wjw/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