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罗替尼治疗食管癌和甲状腺癌癌、肺癌治疗方案汇总
一、复发/转移性食管癌二线药物治疗及以后治疗-卡瑞利珠单抗、替雷利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维迪西妥单抗、阿帕替尼、安罗替尼
2022年4月3日,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食管癌诊疗指南》,有关复发/转移性食管癌二线药物治疗内容如下:
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症状不明显,难于发现;大多数食管癌患者在确诊时已为局部晚期或存在远处转移。因此,以控制播散为目的的系统性药物治疗在食管癌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新药的出现和发展,药物治疗在食管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前景广阔。
复发/转移性食管癌的药物治疗
对初诊晚期转移性食管癌患者,如能耐受,可行系统性药物治疗。转移性食管癌经全身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可更换方案治疗。对根治性治疗后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的患者,如能耐受,可行系统性药物治疗。
二线及以后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化疗失败的晚期食管癌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对于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可选择卡瑞利珠单抗或替雷利珠单抗作为二线治疗药物。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尚未批准替雷利珠单抗用于晚期食管或食管胃交界部癌二线治疗的适应证,待获批后可作为推荐的治疗策略。对于一线化疗失败的 PD-L1CPS≥10 的食管鳞癌患者,二线治疗可选择帕博利珠单抗单药;对于至少二线化疗失败的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三线及以后的治疗可以选择纳武利尤单抗。
晚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二线治疗的选择包括紫杉醇单药,或伊立替康单药,或多西他赛单药化疗。晚期食管鳞癌的二线化疗无标准方案,如不适合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临床实践中可参考腺癌的方案进行化疗。
在靶向治疗方面,对于 HER-2 阳性的晚期食管胃交界部癌,三线及以后的治疗可选择维迪西妥单抗。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也可以作为治疗选择:晚期食管胃交界部癌的三线及以后治疗可选择阿帕替尼;晚期食管鳞癌二线及以后治疗可选择安罗替尼或阿帕替尼。
二、甲状腺癌的全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索拉非尼和安罗替尼)
根据2022年4月3日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甲状腺癌诊疗指南》,有关甲状腺癌的治疗内容如下:
传统的内科治疗主要是化疗,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为近年来新出现的全身治疗。对DTC和MCT,化疗疗效差,靶向治疗有一定疗效。对ATC主要的内科治疗是化疗,靶向治疗有一定疗效。
分子靶向治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存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高表达,以及BRAFV600E突变、RET重排、RAS点突变等基因改变。作用于这些靶点的多激酶抑制剂可延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并使部分患者的肿瘤缩小。
对于进展较迅速,有症状的晚期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可考虑使用多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索拉非尼在我国获批的适应证是:局部复发或转移的进展性的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
对于进展较迅速、无法手术的晚期MTC,国内已批准使用的靶向治疗药物为安罗替尼。
三、原发性肺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治疗方案-阿替利珠单抗、安罗替尼
原发性肺癌从病理和治疗角度,肺癌大致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 80%~85%,包括腺癌、鳞癌等组织学亚型,其余为小细胞肺癌。
一、小细胞肺癌(SCLC)的分期治疗模式
1.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
ECOG PS 0~2 及SCLC 所致 ECOG PS 3~4 的患者应采取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一线治疗推荐EC方案联合或不联合阿替利珠单抗,EP 方案、IP 方案或 IC 方案化疗 4~6个周期,非肿瘤所致的 ECOG PS 3~4 患者给予最佳支持治疗。
(1)无局部症状、无脑转移的患者:一线化疗达到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的患者可行胸部放疗。初始治疗有效后复查无脑转移的患者,可考虑给予预防性脑照射。
(2)有局部症状的患者:应在一线化疗的基础上择期对有症状的情况进行局部治疗,如伴上腔静脉综合征或阻塞性肺不张或脊髓压迫的患者可择期给予局部放疗;伴骨转移的患者除择期的局部姑息外照射外,必要时还可对有骨折高风险的部位进行局部骨科固定。初始治疗有效后复查无脑转移的患者,也应给予预防性脑照射。
(3)伴脑转移的患者:除一线全身化疗外,还推荐进行全脑放疗。初始治疗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患者可行胸部放疗。如果肿瘤体积较小(直径<4cm),或颅内寡转移,或为全脑放疗后复发的转移灶,瘤灶位置较深,患者一般情况差,无法耐受常规放疗或手术的患者可选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4)复发/耐药进展 SCLC 患者的后续治疗:一线化疗后6个月内复发或进展者可选择拓扑替康、伊立替康、吉西他滨、长春瑞滨、替莫唑胺或紫杉醇等药物治疗; 6个月后复发或进展者可选择初始治疗方案。三线治疗方案:可选择安罗替尼或参加临床试验。
参考资料:http://www.nhc.gov.cn/wjw/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