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替尼_Pralsetinib如何服用
病人选择
选择接受Gavreto治疗的患者要根据存在RET基因融合(NSCLC或甲状腺癌)或RET基因突变(MTC)。
非小细胞肺癌
Gavreto的推荐剂量为400mg,每日一次,空腹状态下口服(服用Gavreto前至少2小时以及服用本品后至少1小时请勿进食)。持续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如果漏服Gavreto,应在当天尽快补服。在第二天重新恢复常规日剂量服药计划。
如果在服用Gavreto后发生呕吐请勿补服额外剂量,但可按计划继续服用下个剂量。
转移性甲状腺癌
Gavreto的推荐剂量为400mg,每日一次,空腹状态下口服(服用Gavreto前至少2小时以及服用本品后至少1小时请勿进食)。持续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如果漏服Gavreto,应在当天尽快补服。在第二天重新恢复常规日剂量服药计划。
如果在服用Gavreto后发生呕吐请勿补服额外剂量,但可按计划继续服用下个剂量。。
甲状腺髓样癌
Gavreto的推荐剂量为400mg,每日一次,空腹状态下口服(服用Gavreto前至少2小时以及服用本品后至少1小时请勿进食)。持续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如果漏服Gavreto,应在当天尽快补服。在第二天重新恢复常规日剂量服药计划。
如果在服用Gavreto后发生呕吐请勿补服额外剂量,但可按计划继续服用下个剂量。
同时当靶向药出现耐药后,首先要判断患者的耐药是哪种类型,如果是缓慢耐药,不用着急停药,只有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并不是停用靶向药的标准,而是因以影像学检查为基础,也就是说影像学上肿瘤没有增大就暂时不用停药。
如果是完全耐药,医生会立即更改治疗方案。一般需要再次活检以确定是哪种新突变产生了耐药,再确定新的治疗方案,包括靶向药物的换代、放化疗、联合化疗、免疫治疗等等。
随着越来越多的精准靶向药新药的问世,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髓样癌,转移性甲状腺癌治疗也在不断加强。靶向药是目前治疗肿瘤比较有效的一类药物,靶向药主要是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用不用的药物对症下药。其目的是使药物或其载体能瞄准特定的病变部位,并在目标部位蓄积或释放有效成分。
令人欣慰的是,有些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髓样癌,转移性甲状腺癌患者已经可以使用普拉替尼_Pralsetinib,为战胜癌症增加了筹码。
普拉替尼_Pralsetinib能够特异的靶向结合RET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是属于抑制剂类药物。
普拉替尼_Pralsetinib,又被称为普吉华、普拉替尼胶囊;普雷西替尼;普拉西替尼;帕拉西替尼、Gavreto等,是由罗氏于2020-09-04推出的一款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髓样癌,转移性甲状腺癌的精准靶向治疗肿瘤细胞药物。
普拉替尼_Pralsetinib的问世和普及,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髓样癌,转移性甲状腺癌患者而言,无疑是带给患者们长期生存、甚至治愈的希望。
普拉替尼_Pralsetinib的适应证
非小细胞肺癌
Gavreto(普拉替尼)适用于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的RET基因融合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的治疗。
转移性甲状腺癌
Gavreto(普拉替尼)适用于需要系统性治疗且放射性碘难治(如放射性碘适用)的RET融合阳性的,晚期或转移性甲状腺癌,12岁及以上的成人和儿童患者。
甲状腺髓样癌
Gavreto(普拉替尼)适用于需要系统性治疗的RET突变型的,晚期或转移性甲状腺髓样癌12岁及以上的成人和儿童患者。
普拉替尼_Pralsetinib的特殊人群
妊娠患者
根据动物研究的结果及其作用机制,Gavreto给孕妇服用时会造成胎儿伤害。没有关于孕妇使用Gavreto告知药物相关风险的可用数据。告知孕妇对胎儿的潜在风险。
哺乳期患者
没有关于母乳中是否存在Gavreto或其代谢物的数据,也没有关于其对母乳喂养儿童或母乳产生的影响的数据。由于母乳喂养的儿童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建议妇女在使用Gavreto治疗期间和最后一次给药后1周内不要母乳喂养。
儿童患者
Gavreto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12岁及以上的RET突变型MTC和RET融合型甲状腺癌患儿中得到证实。
Gavreto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在RET融合阳性NSCLC患儿或12岁以下RET突变MTC或RET融合甲状腺癌患儿中得到证实。
普拉替尼_Pralsetinib的贮藏
储存温度为20°C至25°C(68°F至77°F);允许在15°C到30°C(59°F到86°F)之间进行偏移,注意防潮。
以上便是普拉替尼_Pralsetinib如何服用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普拉替尼_Pralsetinib的应用必须谨慎,为了使药物发挥最大作用,患者在用药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例如随餐服用还是空腹服用,是否可以溶解搅碎等。并且必需药提醒患者及家属,在治疗期间,定期复查,随时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及时与医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