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坦多久耐药
靶向药是较容易出现耐药的,如果肿瘤对靶向药耐药了,病人的病情就会加重,证明艾坦靶向药已经不能控制住病情了,这个时候就要停止服用该靶向药,换别的药。
一般来说在吃艾坦靶向药的情况下沒有特殊的時间,在医嘱情况下应用艾坦靶向药物之后,假如功效较为显著,是能够一直服食,同时在服食的期内立即的复诊也是很重要下。
从理论上来说,靶向治疗药一般是非常安全的,因艾坦针对的是肿瘤细胞的特异性靶点,通常对正常细胞没有很大的损伤。但是艾坦也是会出现耐药的,这是其较大的弊端。
艾坦的问世对于肝细胞癌,胃腺癌患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福音,这意味着适应证患者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多一个选择方案,在原先的药品产生耐药性时多一个换药的可能性。靶向药物是指被赋予了靶向(Targeting)能力的药物或其制剂。其目的是使药物或其载体能瞄准特定的病变部位,并在目标部位蓄积或释放有效成分。
艾坦能够特异的靶向结合VEGFR2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其属于抑制剂类药物。
艾坦的不良反应
胃腺癌
发生率≥10% 的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46.4%)、蛋白尿(36.2%)、白细胞减少症(26.9%)、血小板减少症(23.6%)、乏力(22.2%)、掌跖红肿综合征(20.9%)、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8.8%)、高胆红素血症(15.8%)、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5.0%)、贫血(14.5%)、腹泻(14.3%)、食欲下降(12.4%)、呕吐(10.7%)、潜血阳性(10.7%)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0.5%)。
发生率≥2%的 ≥3 级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24.0%)、掌跖红肿综合征(4.9%)、蛋白尿(4.6%)、血小板减少症(4.5%)、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2%)、高胆红素血症(2.8%)、贫血(2.7%)、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2.4%)、乏力(2.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2.3%)和腹泻(2.0%)。
发生率≥0.5% 的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胃肠出血(1.7%)、上消化道出血(1.7%)、肝功能异常(0.8%)和乏力(0.7%)。
发生率≥2%的导致剂量暂停的不良反应包括蛋白尿(5.8%)、掌跖红肿综合征(5.3%)、高血压(4.1%)、血小板减少症(3.7%)、乏力(2.8%)、腹泻(2.8%)、呕吐(2.2%)和白细胞减少症(2.0%)。
发生率≥1%的导致终止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蛋白尿(1.4%)、乏力(1.3%)、上消化道出血(1.1%)和胃肠出血(1.0%)。
肝细胞癌
发生率≥10% 的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46.4%)、蛋白尿(36.2%)、白细胞减少症(26.9%)、血小板减少症(23.6%)、乏力(22.2%)、掌跖红肿综合征(20.9%)、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8.8%)、高胆红素血症(15.8%)、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5.0%)、贫血(14.5%)、腹泻(14.3%)、食欲下降(12.4%)、呕吐(10.7%)、潜血阳性(10.7%)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0.5%)。
发生率≥2%的 ≥3 级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24.0%)、掌跖红肿综合征(4.9%)、蛋白尿(4.6%)、血小板减少症(4.5%)、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2%)、高胆红素血症(2.8%)、贫血(2.7%)、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2.4%)、乏力(2.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2.3%)和腹泻(2.0%)。
发生率≥0.5% 的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胃肠出血(1.7%)、上消化道出血(1.7%)、肝功能异常(0.8%)和乏力(0.7%)。
发生率≥2%的导致剂量暂停的不良反应包括蛋白尿(5.8%)、掌跖红肿综合征(5.3%)、高血压(4.1%)、血小板减少症(3.7%)、乏力(2.8%)、腹泻(2.8%)、呕吐(2.2%)和白细胞减少症(2.0%)。
发生率≥1%的导致终止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蛋白尿(1.4%)、乏力(1.3%)、上消化道出血(1.1%)和胃肠出血(1.0%)。
艾坦的禁忌症
对本品任何成份过敏者应禁用;对于有活动性出血、溃疡、肠穿孔、肠梗阻、大手术后30天内、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III-IV级心功能不全(NYHA标准)、重度肝肾功能不全(4级)患者应禁用。
艾坦的作用原理
甲磺酸阿帕替尼为一种小分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2(VEGFR-2)酪 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动物研究表明甲磺酸阿帕替尼对多种小鼠肿瘤模型的肿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艾坦的适应证
胃腺癌
本品单药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 2 种系统化疗后进展或复发的晚期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患者接受治疗时应一般状况良好。
肝细胞癌
本品单药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线系统性治疗后失败或不可耐受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
如果艾坦出现了耐药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其他分子靶向药,或许经过服用别的药物来防止耐药的发作,具体的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并遵从医嘱用药,患者不可擅自停药或换药或加大药物剂量。一般情况下,合理用药,是可以缓解耐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