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临床表现多样。该疾病通常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亦可侵犯鼻咽部、胃肠道、骨骼和皮肤等结外器官引起相应器官的受损,常伴有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
目前,淋巴瘤发病逐年增多。WHO估计, 2018年全球淋巴瘤新发病例有58.96万(其中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为8.00万,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为50.96万) ,全球标化发病率为6.6/10万。
目前,淋巴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感染、免疫、理化因素及遗传因素等有关。
根据病理学特点,淋巴瘤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两大类。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可分为B细胞和T细胞及其他两大类。B细胞包括侵袭性NHL和惰性NHL。其中侵袭性NHL分为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和其他;惰性NHL分为滤泡性淋巴瘤、小淋巴细胞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和其他。
目前,淋巴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感染、免疫、理化因素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EB病毒感染与霍奇金淋巴瘤(HL)的发病有关。在我国,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EB病毒检出率可达48%~57%。 EB病毒感染同时也是Burkitt林巴瘤(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一种)的重要病因。
目前认为逆转录病毒与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蕈样淋巴瘤有关。
HL患者的人疱疹病毒-6(HHV-6)阳性率和抗体滴度均高于非HL者,且随疾病进展,HHV-6抗体滴度逐渐升高。
人类疱疹病毒-8是一种亲淋巴DNA病毒,与特征性体腔淋巴瘤/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有关。
有研究认为霍奇金淋巴瘤(HL)的发病与麻疹病毒有关。
Hp抗原在胃黏膜淋巴瘤的发病中起到关键作用。
遗传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AIDS )患者,伴发淋巴瘤的风险比正常人高。遗传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AIDS )患者罹患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风险是普通人的60~100倍。
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而诱发的恶性肿瘤中,淋巴瘤占1/3。
有霍奇金淋巴瘤(HL)家族史者患病风险比其它人高,此外某些特定等位基因可增加霍奇金淋巴瘤(HL)的易感性。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有时呈现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例如: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一级亲属中,发生淋巴瘤的风险增加2~7倍;
浆细胞骨髓瘤患者直系亲属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的3.7倍以上。
杀虫剂、有机溶剂、染发剂、吸烟等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吸烟量大者患滤泡型淋巴瘤的风险增加。
乳糜泻与肠病性T细胞淋巴瘤发病有关。
不同类型的淋巴瘤多以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不明原因的发热也是常见的首发症状之一。
淋巴瘤患者最常见无痛性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进行性肿大,其次为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进展迅速时可融合成团,与周围组织粘连。
淋巴结肿大若压迫邻近器官,可引起相应症状,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块可导致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腹腔内肿块可引起腹痛、肠梗阻等症状。
患者初诊时多无明显全身症状,20%~30%患者可伴有发热、盗汗和消瘦(6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其次是皮肤瘙痒与乏力。
部分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以不明原因持续发热为起病症状。
年轻女性可能有局部及全身皮肤瘙痒。全身瘙痒也可以是霍奇金淋巴瘤(HL)的唯一症状。
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多见于晚期,全身瘙痒少见。
是霍奇金淋巴瘤(HL)的特殊症状,常在饮酒数分钟至几小时内发生肿瘤部位疼痛,此类患者多为纵隔淋巴结病变。
医生要诊断淋巴瘤,主要靠活检病理。活检的方式包括以下几类:
切开活检:医生切开皮肤,取出整个淋巴结或部分淋巴组织,送到病理实验室,在显微镜下检查癌细胞。这是临床上医生最常用的活检方式。
穿刺活检:这种活检创伤较小。医生通过细针抽取少量液体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种诊断方法不如切开活检准确,医生不太常用。
骨髓穿刺活检:医生通过骨穿抽取骨髓并进行病理检查。这类检查不太用来诊断淋巴瘤。
腰穿、胸穿、腹穿:通过这些穿刺检查,医生可以抽取脑积液、胸水、腹水,在其中查找癌细胞,进行病理检查。
为明确淋巴瘤的分期,医生可能会让患者进行X线、CT、磁共振(MRI)、PET-CT、骨ECT等检查。其中,CT和MRI还可用于穿刺时的引导。
血常规并不能用来诊断淋巴瘤,但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某些淋巴瘤会出现LDH(乳酸脱氢酶)的升高,医生如果怀疑这些淋巴瘤,可能会让患者进行检查。此外,医生还可能通过抽血了解HIV、EBV等病毒感染情况。
淋巴瘤需要用的化疗药可能会伴有心肺副作用,医生在用药前,可能进行相关检查。
淋巴瘤治疗包括霍奇金淋巴瘤(HL )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的治疗,两种有所不同。
霍奇金淋巴瘤(HL)主要采用化疗加放疗的综合治疗。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病理类型多,异质性强,需要根据不同病理亚型、分期、预后因素及治疗目的确定治疗原则,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治疗原则:需根据分期和预后因素进行分层治疗。
以ABVD(多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花碱、达卡巴嗪)方案作为首选化疗方案,同时可辅以病灶部位放疗。
复发/难治的患者可采用DHAP方案(地塞米松、高剂量阿糖胞苷、顺铂)、DICE方案(地塞米松、异环磷酰胺、顺铂、足叶乙甙)等进行解救治疗,获得缓解后建议接受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不适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或移植后进展的患者,医生可能会给予抗CD30单抗-MMAE偶联物治疗或PD-1单抗治疗,部分患者可以选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放疗须结合个体化疗方案,具体放疗时机和剂量等推荐参考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的最新指南。
治疗原则:除无临床不良预后因素的IA期患者可采用单纯放疗外,其余各期的治疗均参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原则。
由于该类型肿瘤细胞CD20表达阳性,因此可采用化疗+利妥昔单抗+放疗治疗,化疗方案可选择ABVD、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CV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强的松)方案;由于不表达CD30,因此不推荐抗CD30单抗-MMAE偶联物治疗。
临床常根据淋巴瘤的生物学行为将其分为三大类:惰性淋巴瘤、侵袭性淋巴瘤和高度侵袭性淋巴瘤。不同类型NHL治疗方案不同。
惰性淋巴瘤:如滤泡性淋巴瘤(FL)、边缘区淋巴瘤(MZL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淋巴浆细胞淋巴瘤、蕈样霉菌病等。
侵袭性淋巴瘤: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及其他多数外周T/NK细胞淋巴瘤类型。
高度侵袭性淋巴瘤:如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
对惰性淋巴瘤患者,医生首先会判断其是否具备治疗指征,然后酌情选择治疗策略:无治疗指征者可观察等待,需治疗者可酌情采用化疗、免疫治疗、放疗等。因此,治疗应做到个体化以及从长计议。
除MZL或FL的极早期患者(罕见)外,目前惰性淋巴瘤尚无法治愈,治疗目标是尽量达到部分缓解及以上疗效,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进而延长总生存
侵袭性淋巴瘤及高度侵袭性淋巴瘤,这两类淋巴瘤尽管进展快,但是属于一组可治愈的疾病,如果规范化治疗,约有1/2至2/3的患者可治愈,治疗目标为尽快达到完全缓解,延长总生存期,降低复发率,可采用化疗、免疫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法进行治疗。
目前没有确定的方法能够预防淋巴瘤。大多数淋巴瘤患者的风险因素,都是难以人为改变的。但的确有一些措施,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包括:
预防感染:预防与淋巴瘤发生相关的EBV(人类疱疹病毒第4型)、HTLV-1(人类嗜T细胞病毒)、H.pylori(幽门螺杆菌)、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病毒感染,能降低淋巴瘤的发生风险。
在过去,某些非霍奇金淋巴瘤是由于放疗引发的。目前在癌症治疗中,医生已经开始注重平衡治疗收益和不良反应,采用更先进的放疗技术,避免诱发非霍奇金淋巴瘤。
超重和肥胖的人群淋巴瘤的风险会有所增加,高脂饮食也可能增加淋巴瘤风险,因此,减重并维持健康体重,健康饮食,能起一定的预防作用。
治疗后的随访非常重要。随访不仅能帮助医生了解疗效,还能及时发现复发。
即便是已经治愈的患者,癌症也有可能复发,少数患者还可能发生第二种肿瘤。因此,患者一定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规律进行随访复查。
淋巴瘤患者需要进行的检查包括抽血检查肿瘤标志物、CT或PET-CT等影像学检查。在治疗后的前几年,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需要每3-6个月随访,随访5年后,即便所有检查结果正常,患者仍需要每年随访1次。
非霍奇金淋巴瘤种类较多,治疗后的情况也会有很大不同。具体的随访次数和复查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定。
戒烟、健康饮食、适量运动这些行为能够降低多类癌症的发生风险,尽管没有明确证据证明这些行为能降低淋巴瘤复发风险,但的确能为患者带来健康获益。
发生癌症,会对患者的情感产生巨大冲击,患者如果因此产了负面情绪,可以多与家人沟通或是咨询相关领域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