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细胞癌

胆管细胞癌的概述

胆管癌(carcinoma of bile duct)是指来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肝胆系统恶性肿瘤。

胆管癌占全身肿瘤的1%以下,所有消化道肿瘤的约3%。胆管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胆管癌的发病率较低,肝吸虫感染多发地区如泰国、中国和韩国发病率则明显增高。胆管癌多发于50~70岁人群,男女比例约为1.4:1。

目前,关于胆管癌的确切病因尚未清楚。

胆管细胞癌的类型有哪些

胆管癌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肝外胆管癌又可以分为肝门部胆管癌和远端胆管癌。

根据肿瘤大体类型,肝内胆管癌分为肿块型、管周浸润型和管内生长型;而肝外胆管癌则分为息肉型、结节型、硬化缩窄型和弥漫浸润型。

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点,肝内胆管癌可分为腺癌、腺鳞癌、鳞癌或黏液表皮样癌等;而肝外胆管癌可为腺癌、黏液腺癌或托名细胞腺癌等。其中,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均以腺癌最为常见。

胆管细胞癌的病因有哪些

基本病因

胆管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其发病与以下危险因素有关。

已确定的危险因素

胆管-胰管汇合异常

胆管囊肿/残余胆管囊肿

复发性化脓性胆管炎

肝胆管结石

胆肠吻合术后的胆管炎症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感染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病毒性肝炎

可能的危险因素

胆管癌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

HIV感染

环境或职业毒素暴露

糖尿病

lgG4型胆管炎 

胆管癌癌前病变

胆管癌常见癌前病变需格外引起重视,包括:

胆管上皮内瘤变

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胆管微小错构瘤 

胆管细胞癌的症状有哪些

胆管癌因肿瘤发生部位及大小不同,临床表现不尽相同。

肝内胆管癌患者早期常无特殊临床症状,肝门部或肝外胆管癌患者多可出现黄疸;

肝内胆管癌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腹部不适、腹痛、乏力、恶心、上腹肿块、黄疸、发热等;

肝门部或肝外胆管癌患者黄疸症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深,出现大便色浅、灰白,尿色深黄及皮肤瘙痒表现。伴随症状有倦怠、乏力、体重减轻等全身表现。若出现右上腹痛、畏寒和发热提示伴有胆管炎。

典型症状

胆管癌因肿瘤部位及大小不同,临床表现不尽相同。

肝内胆管癌早期常无明显症状,直至病灶进展增大,引起胆道梗阻所致胆汁淤积、引流不畅时才出现相应症状,肝门部或肝外胆管癌患者多可出现黄疸。

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右上腹痛,恶心,腹部肿块,恶心,呕吐,黄疸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深,大便色浅、灰白,尿色深黄及皮肤瘙痒。

胆管癌常常伴随着倦怠、乏力、体重减轻等全身表现。

伴随症状

胆管癌患者可伴有胆道感染、胆管炎,典型症状为右上腹疼痛、寒颤、高热、畏寒,严重者甚至可出现休克表现。

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方式

体格检查

除一般全身体格检查外,胆管癌患者体查常具有以下特征性表现。

胆囊肿大

中、下段胆管癌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Murphy氏征可呈阴性,而上段胆管癌胆囊一般不肿大,反而缩小。

肝大

肋缘下可触及肝脏,黄疸时间较长可出现腹水或双下肢水肿。肿瘤侵犯或压迫门静脉,可压迫门静脉导致门静脉高压甚至上消化道出血。晚期患者甚至并发肝肾综合征,出现少尿、无尿。

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查

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Y-谷氨酰转肽酶增高。

凝血功能检查

胆道梗阻导致维生素K吸收障碍,肝合成凝血因子受阻,化验凝血功能,可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血常规检查

随着疾病的进展,白蛋白、血红蛋白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可随之下降。

肿瘤标志物检查

胆管癌无特异性的肿瘤标记物,仅CA19-9,CA125,CEA有一定价值。CA19-9可能升高,CEA、AFP可能正常。

影像学检查

合理应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胆管癌的定位、定性诊断及肿瘤分期。可选择超声、高分辨率螺旋CT、MRI、超声内镜、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十二指肠镜检查等等。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时胆管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肝内胆管癌可能仅表现为肝内局限性肿块,肝内部肿瘤则有肝内管夸张,而肝外肝管不扩张。超声检查可以显示胆管内及胆管周围的病变,评价门静脉受侵程度。

在超声引导下还可以做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CT)检查,穿刺抽取胆汁,行CA19-9、CEA、胆汁细胞学检查和直接穿刺肿瘤活检。

超声内镜

超声内镜能更好地观察远端肝外胆道、局部淋巴结和血管,避免肠气干扰。对远端胆管肿瘤所致胆道梗阻,若其他影响学检查不能明确诊断,可选用超声内镜检查,并可引导细针对病灶和淋巴结穿刺活检。

MRI

MRI是诊断胆管癌的最佳方法,能显示肝和胆管的解剖和肿瘤范围,判断是否有肝脏转移。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可较好地显示胆道分支,可反映胆管的受累范围,对判断胆道梗阻有较高的敏感性(80%~95%)。可使用超声初步判断后选用MRCP进行全面评估。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可用于对肿块的良恶性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的评估。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对下段胆管癌诊断帮助比较大,可同时防止内支架引流减轻黄疸,用于术前转变。

十二指肠镜

十二直肠镜对诊断壶腹部的远端胆管癌具有一定价值。

病理学检查

胆管癌的病理学诊断对制定治疗方案十分重要。但对于可根治性切除的胆管癌患者,一般不推荐行穿刺活检。

胆管细胞癌有哪些治疗方案

一般治疗

增强凝血功能

胆管癌所致的胆道梗阻常常导致维生素K吸收障碍,肝合成凝血因子受阻,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使得患者有出血倾向,因此,医生会在胆管癌的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酌情补充维生素K、凝血因子等。

营养支持

胆管癌患者常会出现厌食等症状,导致营养物质的摄入减少,同时胆管癌换则会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因此,营养支持治疗是胆管癌一般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胆管癌引起的胆道阻塞可能导致脂溶性维生素减少。随着疾病进展,白蛋白、血红蛋白减少,需进行必要的营养支持。医生对胆管癌的营养支持治疗会以肠外营养并重,由于胆管癌患者常有脂类消化障碍。因此,肠内营养应当注意脂肪含量不宜过高,避免脂肪性腹泻。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治疗胆管癌的首要方法。只要胆管癌能获得根治性切除,患者全身情况能够耐受,无远处转移,医生都会建议患者积极行手术治疗,争取获得根治性切除。对不能切除者,新辅助化疗方案有可能使肿瘤降期,增加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

手术效果主要取决于肿瘤部位、肿瘤浸润胆管的程度、手术中切除是否彻底,以及肿瘤是否有淋巴转移。

目前手术治疗的长期存活率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包括:约5%的胆管癌是多种病灶,约50%的患者伴有淋巴转移,10%~20%的患者有腹膜和远处转移。

放/化疗

对于晚期不能行手术的患者,医生可能尝试通过放、化疗进行治疗。

放疗

对不能手术切除或伴有转移的胆管癌患者,植入胆管支架加外照射放疗的疗效非常有限,但外照射放疗对局限性转移灶及控制病灶出血有益。

化疗

对不能手术切除或伴有转移的进展期胆管癌,主要推荐吉西他滨联合铂类抗肿瘤药(顺铂、奥沙利铂等)和(或)替吉奥的化疗方案,加用埃罗替尼可增强肿瘤效果。对不能切除的胆管癌应用基于上述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可能使肿瘤降期,是患者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

胆管细胞癌怎么预防

积极治疗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如胆管腺瘤、胆管囊腺瘤、肝吸虫、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一定程度上能减少胆管癌的发生。

胆管细胞癌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日常

日常生活护理对于胆管癌患者的生存、预后非常重要。

胆管癌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与病情监测关系到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身体恢复的快慢及生存期的长短。除患者的自我管理之外,患者家属应当和患者一起注意及时监测病情变化,定期复诊,如有不适应当及时向医生寻求帮助。

家庭护理

进食当以易消化、低脂饮食为主,充分补充蛋白质,如鸡蛋羹、碎肉末、肠内营养液等,且应当避免一次进食过多。胆管癌患者常伴有消化吸收障碍或腹泻,导致营养、水电解质摄入不足等情况,依据血液检查结果,平时饮食中适当增加电解质及蛋白质物质的摄入量或单独补充。

胆管引流口的护理是胆管癌患者家庭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及家属应当学习引流口的护理、换药、更换引流袋等。

应当营造舒适轻松的家庭环境,重视患者的精神状态,避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给与患者充分的心理安慰。鼓励患者积极的面对和抗击疾病,保持愉悦的心情。